盛夏时节,天气炎热,很多人都喜欢吃清爽开胃的凉皮、凉粉或者拌凉菜。但这些看似无害的美味食物背后,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食品安全隐患——米酵菌酸。
米酵菌酸是一种真菌毒素,由椰毒假单胞菌代谢产生。它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,尤其是在不当加工的发酵玉米、糯米、椰子、泡发时间较久的银耳和木耳、放置时间长的湿米粉和凉皮等制品中。椰毒假单胞菌分布广泛,在夏季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可大量繁殖(最适生长温度36~37℃),并且产生毒素的能力最强(最适产毒温度26~28℃)。米酵菌酸无色无味,可耐120 ℃高温,蒸煮等加热烹调方法不能将其破坏。其是脂溶性毒素,因此在体内不容易代谢排出。

米酵菌酸中毒发病急,且毒性极强。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,少数情况可达一到两天。中毒后会造成肝、脑、肾等脏器损伤。对于米酵菌酸中毒,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,致死率较高,一般通过洗胃、催吐、口服或胃管注入活性炭吸附毒素、补液、血液净化、脏器支持等方法进行治疗。
面对米酵菌酸的威胁,我们不必过度恐慌,但必须提高警惕。选择正规商家购买新鲜食材,注意食品储存条件,避免食用可疑的凉皮、凉粉、凉菜。食品安全无小事,让我们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,健康过好每一天!
坛墨质检作为一家专业的标准物质生产者,为客户提供多种米酵菌酸检测标准物质,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。部分产品列表如下,详细信息可进入官网(https://www.gbw-china.com/)或小程序进行查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