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中氨氮的来源
水中氨氮的含量是饮用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,氨氮含量过高的话,主要影响人体健康、生态环境、水质PH值三方面。在水源应用或进行水质处理时,有必要准确测定水中氨氮含量,指导饮用水的生产、使用,确保饮水安全、优质供水。
水中氨氮中的游离氨会对水生物起到一定的危害作用,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,并随水体碱性的增加而增强。氨氮毒性与水体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,一般情况,pH值及水温愈高,毒性愈强,对鱼的危害类似于亚硝酸盐。氨氮对水生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。慢性中毒危害为:摄食降低,生长减慢,组织损伤,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;急性中毒危害为:水生物表现亢奋、在水中丧失平衡、抽搐,严重者甚至死亡。氨氮会与水形成弱碱,氨氮的浓度越高,水中的PH值越大。水中的氨氮可以在好氧条件和亚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盐。水中的亚硝酸盐将和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,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,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健康。
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肥、焦化、石化、制药、食品、垃圾填埋等,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、造成水体黑臭,使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,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。
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(NH3)和铵离子(NH4+)形式存在的氮。水中含氮有机物不稳定,易分解成氨。因此,水中氨氮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。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,同时,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,容易分解成氨。